A dynamic and combinatorial histone code drives malaria parasite asexual and sexual development
Hilde von Gruening, Mariel Coradin, Mariel R. Mendoza, Janette Reader, Simone Sidoli, Benjamin A. Garcia, Lyn-Marie Birkholtz
Molecular & Cellular Proteomics, published online: 17 January 2022
本文作者研究了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的组蛋白序列,目的是深入了解不同协调反应水平下翻译后修饰(PTM)的反应本质。由于传统的肽段法蛋白质组学实验产生的都是非常短的多肽,不能同时包含多种PTMs,因此他们采用了自中而下的方法,产生更长的序列,所以更容易研究多种PTMs之间的相对定量。
他们培养了恶性疟原虫,并将疟原虫分离为滋养体、未成熟的早期配子细胞和成熟配子细胞,以确定不同阶段的差异。他们用GluC将蛋白酶切为长度约50-60个氨基酸的肽段,然后在质谱中用ETD的模式进行分析。数据通过检索PlasmaDB,他们进一步排除了一些不明确的PTMs。然后使用IsoScale,他们得到了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但是发生了不同位点PTMs的共碎裂同位素多肽的相对定量值。
组蛋白H3和H3.3共定性和定量到77个PTMs,其中有34个是以前从未报道过的。培养阶段特异性分析展示了PTMs之间的相互影响,将它们共有的鉴定率量化为“相互作用得分”。有三分之一的共有PTMs在三个阶段展现出非常相近的鉴定率,然而有一些PTMs的相互作用得分显示其只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阶段。比如,在滋养体中,大多是PTMs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得分,表明这些PTMs之间互相拮抗,因此是相互排斥的。
|